点对点协议PPP的结构特点及工作状态
我们知道,互联网用户通常都要连接到某个ISP才能接入到互联网。
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讯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协议是IETF在1992年制定的。经过1993年和1994年的修订,现在的PPP协议在1994年就已成为互联网的正式标准。
IETF认为,在设计PPP协议时一定要斟酌以下多方面的需求:
1.简单
IETF在设计互联网体系结构时把其中最复杂的部份放在TCP协议中,而网际协议IP则相对照较简单,它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在这类情况下,数据链路层没有必要提供比IP协议更多的功能。因此,对数据链路层的帧,不需要纠错,不需要序号,也不需要流量控制。IETF把“简单”作为重要的需求。简单的设计还可以使协议在实现时不容易出错,从而使不同厂商在协议的不同实现上的互操作性提高了。
我们知道,协议标准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协议的互操作性。总之,这类数据链路层的协议非常简单: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帧,就进行CRC检验。如CRC检验正确,就收下这个帧;反之,就抛弃这个帧,其他甚么也不做。
2.封装成帧
PPP协议一定要规定特殊的字符作为帧定界符(即标志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的字符),以便使接收端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能准确地找出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3.透明性
PPP协议一定要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这就是说,如果数据中碰巧出现了和帧定界符一样的比特组合时,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4.多种网络层协议
PPP协议一定要能够在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和IPX等)的运行。当点对点链路所连接的是局域网或路由器时,PPP协议一定要同时支持在链路所连接的局域网或路由器上运行的各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 除要支持多种网络层的协议外,PPP还一定要能够在多种类型的链路上运行。
例如,串行的(一次只发送一个比特)或并行的(一次并行地发送多个比特),同步的或异步的,低速的或高速的,电的或光的,交换的(动态的)或非交换的(静态的)点对点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