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的意义及缺陷
为了解决不同厂商生产的异构机型没法使用不同的协议相互通讯的问题,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s,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开放式通讯系统参考模型)。在这一模型将通讯协议中的必要功能分为七层,每一个分层都接收由它下一层所提供的的特定的服务,并且负责为自己的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上下层之间进行交互时所遵守的约定叫做。
OSI参考模型
高层:57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底层:14负责网络数据传输。
OSI参考模型
利用层:系统利用接口。
表示层: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以确保一个系统生成的利用层数据能够被另外一个系统的利用层所辨认和理解。
会话层:在通讯双方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传输层:建立、保护和取消一次端到真个数据传输进程,控制传输节奏的快慢,调剂数据的排序等等。
网络层:定义逻辑地址;实现数据从源到目的地的转发进程。
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在数据链路上实现数据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方式的直接通讯;过失检测。
物理层:在媒介上传输比特流;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OSI模型的意义
提供了网络间互连的参考模型
成为实际网络建模、设计的重要参考工具和理论根据
OSI/RM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进行网络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实际的网络几近都是分层结构,功能分层,协议分层,只是根据实际需要,层次有多有少。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同时开发、升级换代,保护管理)
OSI模型的缺点
许多功能在多个层次重复,有冗余感(如流控,过失控制等)
各层功能分配不均匀(链路、网络层任务重,会话层任务轻)
功能和服务定义复杂,很难产品化(所以实际利用中几近没有完全按OSI七层模型设计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