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上互联网的网虫,亲身经历从28.8k modem拨号的年代,创办过网页当过站长理所当然的倒在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中,后来读大学勤工俭学当网管,做梦也没想到日后的十多年会在某个大厂负责企业网路由器,并且服务和设计了国内那么多关键的行业客户的网络,从各大银行到券商到几大交易所,也有民航空管/铁道部/电力/石油等重要行业,当然也一定要包括很多着名的运营商。
恰逢最近一段时间正在帮助某券商将网络升级成SDWAN,那么就从广域网历史展开这段故事吧,中间再结合历史给大家讲讲数据中心和园区网的软件定义,最后来给大家讲讲SDWAN的全貌以及你真正需要的功能。
传统广域网的历史
1994~2000:不同介质的互联互通
这也是很多刚学网络的人学习CCNA的时候常见的串口通信,帧中继/PPP转以太网一类的东西。那个年代常干的事情也非常简单,就是申请开通DDN专线,然后配IP地址和路由协议,连通了就收工验收。
而家庭用户则通常是在PSTN或者ISDN modem的年代,或许小朋友们已经不知道什么叫Hayes或者US.Robotics,最近公司还找到一个成色非常新的Modem,就收藏起来了。
而那个年代的一个代表性的读物就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翻译的一些Cisco Press的书,那些把交换机(Switch)翻译成开关的笑话是那个年代的图书的最大的特征,技术上更多的是教会大家路由协议的分类和计算原理,恰逢最近看到一个微博提到了一位老友的藏书,让大家一窥当时的风景。
不得不提的ATM年代:很多SDWAN的技术都源于这个时代
ATM在国内的部署规模也是非常大的,时间跨度从90年代中期到10年代中期逐渐退役,很多国有的大型银行,民航空管都广泛的将其作为骨干网的技术。当然还有一些早期的家庭上网用户和早期的网吧使用的ADSL技术。
为啥这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技术呢,从技术上讲,它的设计太过理想化,它所设计的信元传递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延迟和抖动,而面向连接的控制面 PVC/SVC某种意义上被现在的SDN流表复现,后期SDN出现的OpenFlow也有SVC的影子,不同的AAL层为后期的SDWAN业务区分逻辑也提供了参考, 例如AAL1实现了FEC,AAL2面向连接和实时数据流,AAL5承载了大量的IP协议传输,时至今日,很多人已经忘却了ATM的失败,继续拿着FEC这些东西来炒冷饭了。同时当年的PNNI智能选路,Anycast,FRR都成了后来很多年大家炒冷饭的技术。
2000~2010 MPLS
似乎我也曾经读过很多很多思科出版社的书,都是从这个年代开始的,也在这个年代结束的时候结束了一本笔记,然后把书分给了同事。
这个年代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MPLS了,一方面是广域网链路类型如同万国博览会,另一方面则是伴随着光传输技术的进步和10G以太网逐渐成熟并且可以低成本的替代原有的传输介质。于是基于以太的广域网技术逐渐进入市场,而网络介质逐渐由局域网和广域网异构向统一的以太网介质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ATM帧中继和以太网的互联互通的需求,同时VOIP的发展也使得传统的面向电路的语音交换网络向基于IP的数字语音网络转变。MPLS也便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产生的技术, 通过一个统一的标签完成了ATM 或者帧中继和以太网的互联互通,随着标签和标签栈的扩展又实现了众多业务模式,例如MPLS VPN/ATOM/EoMPLS/VPLS等技术,后期还出现了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TE)和快速重路由(FRR)等业务模式。
当然广域网发展到这个年代也有客户逐渐采用3层交换机替代广域网路由器或者防火墙直接接广域网的情况。毕竟广域网介质也变成了以太网了。